设为首页加入收藏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宗祠墓地 » 正文
  • 关于召开第二届中华锹溪王氏联谊大会的通知
1
王凤池与王质

                                           王凤池与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这是南宋著名文人王质的一首五律《山行即事》。    

      王质恃才傲物,素慕苏轼,曾于其文中说“一百年前,有苏子瞻”,“一百年后,有王景文”。其诗俊爽流畅,与苏轼诗风格相似。这首诗以“山行”为题,全篇却未见“行”字,但浮云在空、荷雨湿衣、鹊声喧日、鸥岛狎波,无一不在写山行,艺术构思相当巧妙。     

  湖北省阳新县富水大坝西南方两公里处有座山,远远望去,山岭浑圆沉厚,势如牛脊,乍一看就像一条水牛在水中歇息,故名牛头山。    

  乘船驶向牛头山,近岸处杂草丛生,山麓有一坐古墓葬,每年涨水季节,该古墓就淹于水下,这座古墓葬正是王质的墓葬。墓葬为杂草覆盖,拨开杂草,见碑文上写着“宋礼部左侍郎乡贤王质之墓,李夫人同茔共向”,又写着“王姓不以坟占山,梅姓不以山没坟”,“阖州人士公之族裔孙凤池敬书”。这碑文是王凤池写的。王凤池是一时名士,王质是著名文人,王凤池的碑文和王质墓都是重要的历史文物。   

   王凤池撰的碑文分明在述说着一代文人王质墓葬时曾发生悲壮的故事。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史无可考。我们先从史料中了解王凤池和王质。    

  王凤池(1824年—1898年)字兆木,号丹臣、敬庵。兴国州丰叶里王志村人。王赋性聪慧,府试夺冠,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南康府事,九江知府,勤政,精研经史,多才艺,被举为“江南才子”。工书,善画,常与金品卿合作绘瓷,为文人画绘瓷开拓者之一。传世作品有光绪三年作《松风清籁图》山水瓷板,光绪二十二年作《松鹤图》瓷板。皆图录于《瓷板画珍赏》。     

  王质(1127年—1189年),字景文,号雪山,其先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后徙兴国军(今湖北阳新)。王质博通经史,擅长诗文,才气纵横,年二十三游太学,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一甲进士,著《朴论》50篇,纵论历代君臣治乱之道,汪洋恣肆,有贾谊《过秦论》之风,名重一时。高宗召试馆职,因常发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罢官。赋闲中先后入汪澈荆襄、张浚江淮做幕僚。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又被朝廷征召为太学正,不久又因乱说话罢官。适逢虞允文奉旨安抚川陕,爱王质之才,就向皇上要求派王质随行。回朝后,隆恩浩荡,拜为敕令所删定官,迁枢密院编修官。这时虞允文主持国政,向圣上推荐王质忠直敢谏,可为魏征之亚,却被权臣曾觌阻挠。后来被贬去做荆南府通判,不久又改为吉州通判,王质心灰意冷,都没有去上任,隐居阳新,写点诗文,发发感叹,有《雪山集》、《绍陶录》、《诗总闻》等传世。     

  王质一生忠良,耿直敢言,常因“建言”罢官。1161年时逢金兵南侵,孝宗对军机大政举棋不定,四易宰相,王质上疏言“和、战、守”三者关系,力主抗金,但遭诽谤被免去太学正职。1162年,王质又起草讨伐契丹檄文,但未得到重用,从此,王质绝意仕途。1189年,王质卒于家中,年仅55岁,葬于牛头山。至今,在龙港镇车桥村富水约3公里处的富河段,当地人都称其为“王质滩”。    

   王质是南宋孝宗朝文学家,《诗经》研究及文学创作都有一定成就。早年积极进取,一生迭遭打击,多次罢官,多次入幕府,晚年隐居家乡阳新从事著述。王质与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与陆游一样,是坚定的抗战派,力主抗金,为当权者所不容,从王凤池撰的碑文中我们可以合理联想出王质深受政治迫害的情形,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郁郁而终,李夫人悲绝而逝,可怜江南大才子生前名传天下,身后事异常凄凉寂寞,草草埋骨于梅姓牛头山。数百年后,王质族裔子孙王凤池到此凭吊,目睹荒凉景象,不由悲从中来,遂立此碑。

保存 | 打印 | 返回